
2009/09 – 2013/06 华南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学士
2013/09 – 2019/12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细胞生物学博士
2020/03 – 2022/10 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博士后
2023/01-2025/03 生物岛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25/04-至今 广州大学 副教授
本人近5年内共发表SCI文章11篇,总影响因子166.9。其中一作3篇,通讯1篇,参与文章发表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202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师从裴端卿研究员,长期从事胚胎干细胞及表观遗传领域相关工作。博士期间本人在Cell Reports (第一作者)上发表了关于H3K9甲基化酶SETDB1缺失促进胚胎干细胞全能性重编程的研究,并率先发现SETDB1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otosis),以及在m⁶A阅读蛋白YTHDC1通过沉默逆转录元件调控细胞命运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该工作发表在Nature (第四作者)杂志上。其他工作包括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修饰及催化酶在mESC中对转座元件TEs的调控作用、单细胞RNA-seq解析体细胞重编程路径工作等,并参与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博士后期间本人继续进行干细胞及表观遗传调控领域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名称: H3K9甲基化酶SETDB1调控ERVs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及干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研究;项目号: 32000503)。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组员揭示了SETDB1缺失介导的转座元件再激活,引起胚胎干细胞程序性坏死因子RIP3激活的具体机制。该工作本人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Cell Death & Disease杂志(最后通讯)。
新冠疫情期间,参与人源化ACE2小鼠制备的抗疫紧急攻关任务,作为负责人之一实现了35天快速制备人源化ACE2小鼠模型并得以批量生产。相关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共一作者第二位,第一位为P3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相关成果申请专利3项。
生物岛实验室工作期间探索了表观遗传调控分子在肿瘤免疫以及免疫细胞命运调控作用,揭示表观调控因子 METTL3 调控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一方面抑制 METTL3 可通过 YTHDF2 抑制MHC-I 降解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同时,干扰 METTL3 可逆转肿瘤微环境中 T 细胞的耗竭、 增强 T 细胞杀伤能力从而增强 T 细胞的杀伤能力;相关结果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在 Clinic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发表。
主要研究方向:
干细胞与表观遗传调控
细胞命运转换
表观遗传调控
近5年内共发表SCI文章11篇,总影响因子166.9。其中一作3篇,通讯1篇,参与文章发表在Nature(IF:50.5)、Nature Cell Biology(IF:17.3)、Molecular Cell(IF:14.5)、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