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新华社】我国在干细胞装备领域实现突破

    发布时间:2018-07-24来源:来源:新华社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技术是目前全球生命科技领域最顶尖的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在全球处于“并跑”地位的领域之一。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近日由中科院研制成功。该装备将实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诱导干细胞制备,对世界再生医学及其相关的细胞治疗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新设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说,“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究”是财政部支持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2012年立项,项目总经费6761万元,由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负责承担。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在干细胞装备领域的自主研发取得新的突破,改善了我国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装备依靠欧美进口的局面,其成果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项目验收组的专家表示,该项目整机技术及识别核心算法的应用已实现国际“并跑”;个别关键技术实现了“领跑”。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顾瑛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在验收后表示,设备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该设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自动化诱导培养、扩增、成像、移液换液、挑克隆,下游分化等功能。华东理工大学等多家用户单位对该设备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可行性。

      徐涛等专家表示,世界首台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的成功研制,推动了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为再生医学及精准医疗的研究奠定了装备基础。

           进一步加快自主研发进程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能再生成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或器官,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目前,干细胞诱导、培养及筛选过程均只能依靠人工操作完成。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细胞变化的实时及定量监控,难以实现干细胞诱导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另一方面,人工操作效率低、成本高、通量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干细胞在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的普遍应用。

      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利用人工智能建立数学模型,建立全程自动化细胞培养诱导技术体系。该自动化智能技术可实现24人次为周期的细胞制备通量,为我国的生物先进制造提供了上游细胞来源的装备保障。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是该领域的专家,但其坦承:“面对长期繁琐的工作,人很容易出错,而机器则不容易犯错。以前为获取一个干细胞,需要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凭实践经验进行诱导,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错误率较高。仪器的出现打破了干细胞诱导培养只能依靠人工经验的局限性,实现了较大的科学突破。”

      “干细胞的识别就像从一堵墙上识别一粒砂子,以前靠人工操作,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识别准确率较低;现在有了全自动装备,把人的经验训练给它,让机器变成资深的技术员。现在,该设备一次可以干相当于24个技术员的活,而且识别率高、稳定性强。”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潘光锦说:“该装备实现了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光学、数学等各种交叉学科的技术集成。未来,将争取实用化、小型化,进一步推向市场。”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段子渊说,项目团队历时4年,集智攻关,攻克了8项关键技术,其中包裹2个核心技术,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潘光锦说,该项目其实早在2012年就开始谋划,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才出成效,证明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前瞻性。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夏洋说:“该设备的成功研制将推进我国在干细胞装备领域的自主研发进程,推动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为干细胞再生医学及精准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

           抢占干细胞研究国际竞争制高点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技术是目前全球生命科技领域最顶尖的技术之一,中科院2017年的高技术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700家公司正在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相关的研究,竞争日趋白热化。中科院院士周琪认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优先发展领域,获得了来自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就。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夏洋认为,“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是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全过程的生物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将为我国初步建立系统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难点做出贡献。潘光锦说,未来还要在多能干细胞自动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神经干细胞、血液细胞等各种功能性细胞的自动化识别。段子渊建议,未来可以进行一些国际合作,将我国干细胞诱导自动化技术向纵深发展,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和相应产业的发展。”裴端卿说,目前各医院细胞治疗临床应用迫切需要干细胞制备装置,该装备已逐步在各研究单位或一级医院研究中心推广。该设备降低了人为干预,实现多人份、低成本、高品质、一体化的干细胞生产,潜在的社会效益巨大。

      周琪建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集成研究,随着各国研究投入的持续加大,未来将进一步表现出规模和定向衔接的大科学研究发展态势。由于细胞类型的多样性、作用途径的复杂性,以及应用方式的特殊性,细胞制品在世界上尚无可借鉴的标准与规范,需要对生产、定标、定型等进一步系统布局及重点攻关,并有步骤地推进干细胞临床应用和相应产业的发展。


    附件下载:

    上一篇:【光明日报】培养干细胞,原来还能这样操作
    下一篇:【央视网】世界首次!中国科学家建立斑马鱼非感染性肠道炎症模型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