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中国科学报】“培养人才能力是国家真正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8-05-07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生物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如今,成立15年的广州生物院已成为会聚国际高端生物医药人才的新型研发机构,犹如一位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朝气蓬勃、跃跃欲试。

      面对新时代,广州生物院院长裴端卿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广州生物院面向人类健康与‘健康中国’战略,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作用。”

      引智: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对于机构未来的发展目标,裴端卿非常明确。截至目前,广州生物院在职员工381人,已形成一支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90%以上的全职研究员引自欧美发达国家,均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研究背景,全院平均年龄34岁。

      黄皮肤、白皮肤、棕皮肤……走进广州生物院的任何一间实验室,你很可能会看到肤色各异的科研人员穿着同样的白大褂,用英文交流着。

      不同专业的协作,让科研成果时时涌现。庞杂的资源要整合起来,显然需要不拘一格的体制机制突破。2010年末,经科技部批准,广州生物院聘请西班牙学者米格尔·艾斯特班担任一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是非华裔外国人首次成为中国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科学探索需要多样化思维,引进各国人才有助于中国的强大。”在这样的氛围下,来自美国、德国等世界各地的7名顶尖科学家陆续加入广州生物院。裴端卿说:“科技部的支持,给我们开了创新的绿灯。”这种充满包容的协作精神,渐渐成为该院的“传统特色”。

      “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过程。”裴端卿说,来自国际的科学家不仅为研究机构带来了人脉和科研资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不同的做事方法和规矩。

      短短十来年时间,广州生物院承担国家及地方各类课题项目941项,获得项目资助累计达155125万元;发表论文1269 篇,其中SCI收录1118篇,《自然》系列论文12篇,《细胞》系列论文6 篇。

      广州生物院以科技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成果转移转化与院地合作,已申请专利550件,其中国内专利430件、国际专利74件、PCT(专利合作协定)46件。已授权总量237件,其中授权国内专利212件、国际专利25件。

      育人:人才是最大成果之一 

      今年1月10日,广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广州市天河区政府签署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根据协议,学院设天河、黄埔两个校区。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认为,共建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吸收高端创新资源,助力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

      时光回溯到2004年,时任广州生物院副院长裴端卿曾在清华大学当过老师,顺理成章地分管了科教工作,当时广州生物院仅有20余名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招生名额。裴端卿告诉记者:“对于新建研究院已经很充足,但我们有雄心壮志,希望培养很多的学生,在生源有限的条件下,想尽各种办法招到更多的学生。”

      2005年,广州生物院联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组建成立呼吸疾病联合实验室,旨在促进呼吸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加强该领域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并于2007 年10月经科技部立项批准该实验室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广东地方单位从此结束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

      2006年,在时任中科院副院长陈竺、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的见证下,广州生物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了生物医药技术系,覆盖了本、硕、博的培养层次。十余年过去,多位享受院校合作这一福利的学生纷纷走上科研岗位,有的已晋升为研究员。

      “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办学对于广州生物院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裴端卿说,近年来,该院与吉林大学、安徽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系、“英才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合作。

      在合肥市政府、中国科大的大力支持下,该院于2017年在合肥建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并被纳入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体系。“这是我们与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办学的延续与升级。”裴端卿说。

      2017年5月,在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广州生物院携手广州医科大学成立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科研成果是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伴产品。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开拓者,为地方、国家、人类作出贡献。”裴端卿说。

      “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培养人才的能力是国家的真正竞争力。”裴端卿认为,练内功,即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核心。与大学使命不一样,中科院要培养科研型创新性人才。“人才也是成果,并且是最大的成果之一。”裴端卿说,科研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可以做出很多成果,但创新性人才却很难培养。

      未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殿堂 

      十余年来,广州生物院一直在扩大对外科技合作的网络,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有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也正因如此,该院被国家外专局授予了“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称号。“我们在《自然》《科学》杂志等平台上刊登招聘启事,回应的人很多。”裴端卿说。

      2017年,广州生物院香港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中科院在港首个科技注册实体落地。“我们香港中心的建立实际上是我们经历建院十多年,现在有了相当浓厚的基础以后,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举措。”裴端卿说。

      裴端卿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奋力攀登科学高峰。未来,广州生物院将认真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一三五”规划,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及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作用,持续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团参加审议时,赋予了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时代新使命。裴端卿说,新时代给予了我们新动力,我们很期待新的未来。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8-05-07 第5版 创新周刊) 链接

    附件下载:

    上一篇:【人民日报】干细胞,养起来更简单
    下一篇:【广州日报】与小猪做伴 找生命“药方”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