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羊城晚报】疟疾能治疗癌症?穗科学家公布癌症免疫疗法重大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18-02-13来源:来源:羊城晚报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罹患晚期癌症的实验小鼠,在采用新的免疫疗法进行治疗之后,竟然病灶全无,重新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健康小鼠。这并非神话,而是实验室中真实发生的案例。

      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零点,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同时在Nature子刊发表两大重磅的科研成果。

      其中,该院研究员王金勇在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学》)上发表了T细胞再生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果,首次通过体内重编程将B细胞直接转化为有生理功能的T细胞。

      这项研究或为艾滋病、肿瘤等治疗提供新手段。或许不需要太久的时间,癌症这一闻之色变的疾病之王,就将被科学家们攻克。

      “低成本获得T细胞”难题被攻克 

      T细胞作为一类发挥获得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在抗肿瘤、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T细胞进行体外基因工程改造,可以赋予T细胞专门识别和杀伤特定目的细胞群(如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T细胞抗肿瘤免疫疗法成为抗肿瘤研究热点。

      但是,T细胞抗肿瘤疗法目前只能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改造获得。目前采用的体外形成T细胞制剂的方法成本极其高昂,而且婴幼儿、以及部分免疫缺陷病人和T细胞功能异常的病人,也无法通过外周血获得足够剂量的有活性T细胞用于T细胞疗法。

      这一难题,已经被我国科学家所攻克。

      据介绍,广州生物院王金勇团队参与的科研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通过体内重编程(在体转分化)将B细胞(另一种免疫细胞)直接转化成为有生理功能的T淋巴祖细胞。

      王金勇介绍说,他们建立了一种获得再生T细胞的体内筛选技术平台,发现一种叫做Hoxb5的转录因子蛋白可以在体内将B细胞重编程为T细胞。

      这种手段不仅能够体内重建T免疫系统,而且方法简单、高效、经济。特别令人鼓舞的是,通过这一方法再生的T细胞具备完备的免疫功能,能够产生长期获得性免疫记忆。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已经在免疫学刊物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学》)上发表,为世界免疫学界所认可。

      王金勇还透露,这一技术甚至在将来可以用在艾滋病的治疗上,理论上可以让艾滋病患者重新获得因病毒感染而丧失的免疫力,恢复患者健康生活。

      新技术提升对癌细胞的“精确打击”

      根据数据统计,在各类疾病中,针对癌症的药物治疗有75%的病例是无效的,失败率最高。

      广州生物院研究员李懿告诉羊城派记者,其实癌细胞每个人身体里都存在,但是健康人体中,一种叫做“T细胞”的免疫细胞监视并清除时刻生发的癌细胞,最终不让其病变成“癌症”。

      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癌细胞将自己伪装成为正常细胞,让T细胞无法识别,在成功“骗过”T细胞后,癌细胞就会形成癌症。

      那么,如何给与T细胞新的武器,让它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从而能够揭下癌细胞的伪装,对癌细胞进行“精确打击”?

      李懿介绍说,T细胞之所以能够识别癌细胞,是通过T细胞受体与癌细胞“接吻”,从而识别癌细胞的一种叫做抗原(短肽)的特征性的小分子,从而分析出这是一个好细胞还是坏细胞。

      识别后,T细胞不仅可以消灭对方,还可以形成记忆,一旦复发,T细胞马上会重启“攻击”模式。

      李懿的研究团队研发了第三代TCR-T的技术,即将T细胞受体进行优化,大大提升T细胞识别癌细胞的能力。不仅如此,其杀伤癌细胞的能力也大为增强,可以获得活化一次杀伤一千的连续杀伤效应。

      不仅如此,这一技术还实现了对T细胞杀伤力的有效控制,使得T细胞只会针对癌细胞进行杀伤,而不会对正常细胞进行攻击,避免了“细胞因子风暴”的出现。

      疟疾也是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疟疾,竟然可以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方法。这并非说笑,广州生物院研究员陈小平团队已经研发出利用疟原虫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

      陈小平接受羊城派记者采访时说,这个研究项目的初始,起源于当年自己在读研究生时的两张图。当时,在流行病学课堂上,老师陆续展示了疟疾发病率的世界分布图和癌症死亡发病率的世界分布图。

      陈小平惊讶地发现,根据两张图,疟疾发病率高的地区,癌症死亡发病率就低,反之亦然。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确有其内在的机理?

      后来,陈小平又找来了世卫组织的权威数据,将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发病率各绘制了一张分布图,两相对比,其结果依然如此。

      他们还与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发现全球疟疾发病率与肿瘤总体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疟疾发病率与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单个实体肿瘤的死亡率也呈显著负相关。

      而用罹患肝癌的小鼠做实验后发现,患了肿瘤的小鼠,如果同时感染疟原虫的话,寿命会显著延长。

      陈小平团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可以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启动抗肿瘤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显著延长肺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荷瘤小鼠的寿命。

      根据与钟南山团队合作开展的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试验,在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到2例有效。

      其中1例转移病灶消失,并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了原发肿瘤的完整的肿块,肉眼观察可以发现肿块已经失去了恶性肿瘤的外表特征。

      经病理检查发现,被切除的肿瘤组织内有异常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与一般肺癌组织有很大的区别。这说明疟原虫感染诱发的抗癌免疫反应发生在肿瘤组织内部。 

      目前,该患者体内已经没有肿瘤病灶,已经出院回家休养,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此外,还要3例晚期肺癌病人正在接受疟原虫免疫疗法的治疗。

      目前,陈小平团队已经开始与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合作,将临床试验扩展到肺癌以外的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

      目前,1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肿瘤转移部位的疼痛消失,由治疗前的“跛行”完全恢复了正常的行走姿势。


    附件下载:

    上一篇:【央广网】中国科学家在T细胞再生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篇:【科技日报】分离RNA结合蛋白有了新技术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