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广州日报】广州结合自身优势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之一:生物医药 优势明显

    发布时间:2017-12-11来源:来源:广州日报 罗桦琳 李天妍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盛况空前,出席论坛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嘉宾数量刷新纪录。参与活动的不仅有经济领域的引领者,也有来自科学界的重磅嘉宾。美国科学院院士、冷泉港首席执行官布鲁斯·斯蒂尔曼就是其中一位。借着论坛举办的东风,广州召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圆桌会议”,邀请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共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前景,为本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上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关注空前高涨,与之相关的技术5年内3次登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首。生物医药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产业。 

      在此背景下,广州结合自身优势,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之一,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技术革新的外在需求,也是落实国家“健康中国”、《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又是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有效手段。 

     

      广州发展生物医药条件得天独厚 

      裴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既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的需要。广州在基础科研、医学、高等教育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相信在IAB框架下,会做得更好。”裴钢表示。

      上个月,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总部设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规划建设总面积1650亩,包括核心基础研究园区、应用研发与中试园区、临床转化基地、产业化综合园区等。实验室将立足于国际化和高起点,重点从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临床研究与转化、产业发展与产业促进3大板块布局,建设全链条的创新协同体系,并以此作为重要支撑,面向全球集聚人才、技术、金融资本等高端资源要素,优化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抢占生物医药行业制高点,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实验室将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实验室主任,同时面向国内外遴选高水平团队或合作项目等加入实验室。

      作为该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裴钢分享了自己的理念。“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真正的协同创新。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产业化,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政、产、学、研、金共同努力。实验室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裴钢还表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要促进新生事业的发展,都不是拼财力、拼物力。要实现科技创新,拼的是人才、政策,是否按创新规律办事,以及大家是否齐心协力。

      “广州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要打造政策的高地、人才的高地,打造合作的氛围。不仅要广州各院所、机构、企业一起合作办事,还要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才及优秀机构参与进来。”

      期待和广州孵化出“高精尖”公司 

      布鲁斯·斯蒂尔曼 

      美国科学院院士、冷泉港实验室首席执行官 

      12月7日,总规模约100亿元的冷泉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签约落户,基金公司同步揭牌。这标志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化上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广州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上的位置“显示度”越来越高。

      “广州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很好的基础,希望未来能够整合广州地区与国际的科研资源,攻克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难题。”冷泉港实验室总裁、首席执行官BruceStillman(布鲁斯·斯蒂尔曼)说。

      作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冷泉港实验室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十大研究学院中名列榜首。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在自然科学领域日趋重要以及与医学交叉的研究日益增强,冷泉港正在全球不断拓展业务。

      “冷泉港是一个学术机构,强调专注,深耕基础研究领域,知识层面达到既深又广的水平。”他说。这一次,冷泉港在中国开启进一步合作计划。在众多的竞争者当中,冷泉港将橄榄枝抛给了广州生物岛:“此次与广州的合作更加‘全面’‘独家’。”

      谈及选择广州的理由,布鲁斯·斯蒂尔曼表示,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也是腾飞的起点,而广州在生物医学领域布局很早,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在和广州合作之前,看到广州近年来在肿瘤、基因、治疗等方面都卓有成效,而冷泉港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日积月累的经验所带来的科研实力,完全可以与广州相结合,在攻克相关疾病上做出更深层次的探索。”他说

      在广州,冷泉港计划在研究层面集聚更多出色的科学家,在成果转化方面,会推进科研成果与生物科技的有机结合。布鲁斯·斯蒂尔曼期待和中国科学家碰撞出火花,和广州合作孵化出一批“高精尖”公司,把一流科学研究转化到实际应用当中。未来,人们或将不用飞去海外,即可接受世界顶尖技术诊疗。

      “高精尖”的冷泉港,在另一个方面却相当“接地气”,那就是不遗余力地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除最前沿的基础研究外,冷泉港因丰富的教学活动而闻名,除了提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位及博士后研究项目,还在世界各地举办针对青少年的教育课程。

      “我非常喜欢广州这座城市,这是我第一次来广州,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来这里参与合作。”布鲁斯·斯蒂尔曼信心十足地说。

      广州发力生物医药是很好的方向 

      王小凡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 

      “广州已经不光满足于经济发展,正筹划未来如何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成为世界领先城市。与很多城市相比,广州在很多方面都很超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王小凡昨天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对广州赞赏有加。

      “大健康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老百姓的需求不光是吃饭住房了,而是要活得健康。可是,现在医药方面很多产品技术都要依靠国外。”王小凡分析,“如果广州在这方面冲出一条路,那将大有前景。”

      广州发展生物医药,王小凡认为最大的优势在于基础扎实。“广州拥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医院,实力都非常雄厚。这正是其他竞争城市的一个短板,而且这需要长时间积淀,不是短时间能够突破的。”在他看来,广州发力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发挥自身长处,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我们已经在支持广州健康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还将有更多的合作项目。”王小凡介绍。作为基础医学的研究者,他主攻遗传病的治疗。“目前已经找到一些治疗的可能性,但要真正用于临床,还差了一步,就是如何生产其病毒载体。”

      “这一部分在整个中国都是欠缺的,甚至在美国也是瓶颈。”王小凡说,“如果能做成,不仅有益于广州,也将填补世界的空白。打好基础科学这个源头,对将来生物医药的发展非常有利。”

      基础科学需要长期的研究,并非一时三刻能得到结果。王小凡特别欣赏广州对于生物医药的长远目光:“市委主要领导说‘功成不必在我任内’,但广州一定要走这个方向。”

      生物医药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科学家,还要资本和企业家,令研究更好地与需求对接。政府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王小凡建议:“政府需要提供一个让三方对接的平台。术业有专攻,科学家主攻科研,没有精力也未必擅长管理企业,但又需要资本和企业运营的支持,这时候政府就应该做好对接服务,提高效率。”

      王小凡提醒:“广州在生物医药领域已经有很好的想法,现在需要的是从上到下落实到具体事项,让顶层意识贯彻到基层人员,使想法兑现,才能把握住机遇真正推动生物医药的发展。”

      政府重视是广州优势 

      李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李林昨天也积极为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他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广州的优势是有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充裕的资金和宽松的创新氛围。而广州当前最大的短板是人才配备还跟不上产业的发展。他建议,广州的高校在学科设置上应进行倾斜,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李林表示,生物医药领域在未来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如今,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疗手段,生物医药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是巨大的机遇。广州最近几年非常重视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制定了产业规划,建了很多科研机构,包括一些高校也设置了一些这方面的学科,底子算是打起来了。在他看来,这是将来科技创新的一片新的热门领域,在这方面布局和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李林看来,广州的优势在于有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充裕的资金和宽松的创新氛围。政府重视非常重要,只要持续不断推动,狠抓落实,项目就会逐年有新进展。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省份,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资金优势十分明显。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向来对创新人才非常有吸引力。而广州本土最近几年也诞生了一批相当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并且建成了若干个生物科技园,有重大项目落户并有前沿成果产出。他所在的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和广州就有非常多的合作项目。“广州这边有很多科学家在我们那边也有参加项目。将来还可以更多地加强联系,会有更多项目加强合作。”

      在李林看来,当前广州在发展生物医药方面最需要补齐的短板是人才。李林建议,广州高校在相关学科设置方面,应该向生物医药领域倾斜,配齐这方面的师资,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把这些学科打造成广州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

      “人才的聚集也讲究大环境,这方面的人才多了,就会有越来越多这方面的人才涌入,然后你这方面的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我觉得当前首要的是要有一批拿得出手的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军的科研人才落户。”

      专家学者 

      “广州IAB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好,广州聚焦前沿产业方向的战略眼光在国内大城市中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广州想做成事,最重要的是打造政策的高地和人才的高地,把最好的引到这里,如果大家都蜂拥而至,广州在中国的地位、世界的地位就高了。我们不仅要做国家实验室的典范,还要超过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做成世界的科研创新基地。”

      ——裴钢

      “大健康是未来的大方向,中国人口将近14亿,日子过好了就会想到活得健康。医学从过去的治病救人,到现在让人过得好,广州选择生物医药这个方向很正确。广州拥有大量的高校、医院,这是其他竞争城市的短板,不是短时间能够突破的。同时,生物医药的定义也可以拓宽,还有很多相关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就可以跟生物医药结合。”

      ——王小凡

      “非常荣幸,非常高兴有机会参与广州的IAB战略。中国的科学家在过去的10年里面,就有很多让我们西方科学家觉得很震惊和瞩目的事情。我们希望与本地的科学家一起建立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和医药研究机构。广州现在已迎来时机,正在展望未来,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去超越其他城市。冷泉港实验室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敢于给年轻的科学家以重任,敢于给他们投巨资。”

      ——布鲁斯·斯蒂尔曼

      “我对广州不陌生,不过看到广州近年的发展轨迹和战略规划,确实深感震撼。广州给我深刻的印象就是对待人才,不光是在吸引人才上,更重要的是用好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广州加强基础研究的布局和投入,从长远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对城市未来的投入,今后的发展必将深深地受益于此。”

      ——李林


    附件下载:

    上一篇:【科技日报】中国科学家首次破译细胞“返老还童”二维码
    下一篇:【南方都市报】插入基因剪刀获得猪肺癌模型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培育出世界首例带基因剪刀的工具猪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