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学普及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学普及
  • 《自然—遗传学》:科学家发现特应性皮炎易感基因

    发布时间:2011-06-13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6月1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在线发表了安徽医科大学最新研究成果——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发现AD易感基因。该研究由张学军教授领衔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遗传学研究团队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姚志荣教授研究团队、德国基尔大学AndreFranke教授研究团队等国内外30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这是目前亚洲地区首个、全世界样本量最大的AD易感基因GWAS研究,也是该团队2009年以来继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麻风、白癜风GWAS研究发现疾病易感基因后又一项复杂疾病GWAS研究的重大科研成果。该研究为深入揭示AD发病机制丰富了理论依据,标志着我国AD易感基因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儿童,具有慢性复发,病程迁延,瘙痒剧烈,难以根治等特点,常伴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且多数患者终身患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成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AD病因不明,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我国AD的发病率为3%,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程的长期性和慢性复发倾向,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AD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该项研究得益于国家“863”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安徽省财政厅和科技厅专项基金等资助,历时3年,通过对近2万例AD患者和健康对照进行AD易感基因GWAS研究,在人类基因组2个区域内发现了与AD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即5号染色体区域的TMEM232和SLC25A46;20号染色体区域的TNFRSF6B和ZGPAT;证实了既往在欧洲和亚洲人群报道的AD易感基因FLG。这些基因异常表现将导致AD的发生。该研究实现了亚洲人群、欧美人群的国际性合作,突破了研究人群单一的局限,研究结果具代表性和科学性。
     
    GWAS是近几年兴起的搜寻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2011年,《自然》(Nature)在评论重大科学热点时,将GWAS发现疾病易感基因排位第二,并指出利用GWAS发现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后续易感基因功能研究将对阐明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5月19-21日《自然—遗传学》联合安徽医科大学,邀请了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deCODE遗传研究所、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哈佛-麻省理工Broad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知名研究团队,在安徽医科大学举办了《自然—遗传学》2011年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机遇与挑战》的国际高峰论坛,为进一步推动完善GWAS的全面深入发展,发现更多复杂疾病易感基因提供了契机。论坛一致认为GWAS发现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卓有成效,近5年来利用GWAS发现了近200多种复杂疾病近4000多个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后续对疾病易感基因功能研究将为加速推动复杂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程,全面揭示人类复杂疾病病因,推进基础研究转化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基因组测序价格降低到廉价高效之前,GWAS方法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和效力无疑将是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迎来利用GWAS研究复杂疾病新的高潮,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易感基因。
     
    此次GWAS研究发现AD易感基因将为人类揭示A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对疾病预警、遗传咨询、临床诊断及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该研究构建了第一个亚洲人群AD病例-对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为今后AD易感基因的深入研究并最终全面揭示AD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源:科学网)
     
    更多阅读
     
    《自然—遗传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61312415058717451.shtm

    附件下载:

    上一篇:PNAS:科学家发现一种艾滋病病毒抗体
    下一篇:科技日报:科学家实现糖尿病患者成功移植捐赠皮肤细胞制成的血管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