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研进展
  •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成果科研进展
  • 广州健康院刘兴国团队鉴定出“水深火热”线粒体膜间隙的分子伴侣

    发布时间:2021-09-02来源:供稿:刘兴国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8月31日,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Short-form OPA1 is a molecular chaperone in mitochondrial intermembrane spa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在线粒体这一双膜细胞器中,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是来自呼吸链多重损伤的最恶劣胁迫区域,而OPA1的可溶性短链蛋白在这一区域起到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帮助蛋白折叠这一全新功能,对于维持线粒体稳态发挥重要作用。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其如何调控细胞核一直是亟待回答的基本科学问题。刘兴国博士团队在国际上独辟蹊径,从新颖的视野揭示了线粒体氧离子调控组蛋白与DNA甲基化(Liu X*, 2016, Cell Metab; Liu X*, 2018, Cell Metab),代谢产物调控组蛋白乙酰化与乳酸化 (Liu X*, 2020, Nat Metab)、磷脂调控基因表达(Liu X*, 2019, Sci Adv)等全新反向信号模式。而线粒体反向信号中,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mtUPR) 是用于控制错误折叠蛋白质的质量控制途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过细胞核激活线粒体基质内几种分子伴侣和蛋白酶的表达,以响应在胁迫条件下线粒体内错误折叠蛋白质的出现,协助达到或恢复到其自然状态。然而,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是最严重的氧化胁迫环境,受到呼吸链造成的多重损害,在这一区域存在怎样的分子伴侣是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 

      刘兴国团队发现线粒体内膜融合蛋白OPA1,胁迫条件下在膜间隙剪切而成的可溶性短链蛋白(S-OPA1),作为膜间隙的分子伴侣,用于维持膜间隙的蛋白稳态。首先在体外纯化了可溶性短链形式的S-OPA1蛋白,表明它保护底物蛋白免受热和化学诱导的聚集,并提高了细菌对于热刺激的抗性。进一步的体内工作利用OPA1基因敲除的细胞及回补可溶性短链形式的S-OPA1蛋白,确定其在热刺激下保护线粒体膜间隙蛋白,并结合质谱分析及免疫共沉淀技术,发现溶神经素是其保护蛋白之一。 

      线粒体在细胞内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比周围环境高约 10°C,而其膜间隙是其中高温、氧化、PH胁迫条件最恶劣的区域,可谓“水深火热”。与其它细胞区域相比,用于帮助蛋白折叠的热休克蛋白家族,如Hsp60 和 Hsp70,尚未在线粒体膜间隙中被鉴定。因此,刘兴国团队发现S-OPA1 对膜间隙蛋白在胁迫条件下聚集的抑制功能,对保护线粒体蛋白的稳态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OPA1(Optic Atrophy 1,视神经萎缩蛋白1)在多种生理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刘兴国博士对OPA1在线粒体抗胁迫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一持续的工作使人们对于OPA1在线粒体损伤中的“三头六臂”的多重作用有了一个崭新并全面的认识:首先,当线粒体在胁迫条件下时,其膜间隙的可溶性短链蛋白S-OPA1作为分子伴侣,发挥“仁义”的作用,维持线粒体蛋白稳态;其次,当线粒体通过社交得到外援而功能恢复,OPA1不含外显子4b的剪接体发挥了“情商”的决定作用,可以与其他功能正常的线粒体进行“kiss-and-run”或完全融合得到恢复(Liu X et al., 2019, EMBO J);再次,当线粒体自我功能恢复,OPA1含外显子4b的剪接体发挥了“良知”的启动作用,特异结合线粒体DNA的转录的调控区而恢复功能(Liu X*, 2020, Front Cell Dev Biol);最后,当线粒体损伤严重将导致细胞死亡,OPA1则骤然“心碎” 释放内嵴的细胞色素c引发凋亡(Liu X*, 2015, Heptology)。 

      本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 

      

      OPA1在线粒体的多种功能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州健康院研究证实治愈耐多药结核病有新法
    下一篇:广州健康院证实改良的卡介苗可以辅助治疗耐药结核病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