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弘扬科学家精神
  •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
  • 【南方日报】“夫妻档”邂逅“猪老板”培育出“舞蹈猪”

    发布时间:2018-04-12来源:来源:南方日报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建立全球首个神经退行病大动物模型的广东科学家团队。南方日报记者张梓望摄

      3月30日,生物学顶尖杂志《细胞》发布的一项重磅成果,引发了全世界关注:广东科学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了“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

      领衔完成这项研究的,是一对“夫妻档”加一个“猪老板”的科研创新组合: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李晓江和妻子美国Emory大学教授李世华,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

      十年合作,四年攻关,他们精心培育的“亨廷顿舞蹈猪”,成为人类的“替难者”,将为无数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夫妻搭档20年潜心研究亨廷顿舞蹈症

      在成果发布会上,李晓江深情致谢了自己的妻子:“她不光是我的生活伴侣,也是我事业上的长期合作伙伴。”

      李晓江与李世华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两人在江西医学院读本科期间,就已经相识并成为了伴侣。1991年,他们同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士后。一开始,李晓江的研究方向是神经味觉受体,而李世华则在研究过敏性皮肤病。

      1993年,一篇发表在《细胞》上的论文,改变了两人一生的科研轨迹:引发亨廷顿舞蹈症的单基因被成功克隆。

      李晓江和李世华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亨廷顿基因的结合蛋白,这一成果1995年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

      1996年,两人来到美国亚特兰大的Emory大学创建了自己的实验室,专注于亨廷顿病的研究。“实验室只有我们两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李世华回忆,当时连在家里吃饭时也都是在讨论实验,哄孩子睡觉后接着读文献、写文章。还有两次,两人做实验,天黑了还浑然不觉,把孩子都忘在了学校。

      一开始,他们使用细胞做研究模型,接着用小鼠。但李晓江在研究中发现,人与小鼠的大脑有着巨大区别,小鼠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的亨廷顿病。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大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

      2008年,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世界首只转基因亨廷顿病猴模型,成果发表在了《自然》上。

      “猪老板”让中国动物模型猪做出国际地位

      但是,在美国拿经费做大动物模型很不容易,李晓江萌生了回国进行大动物模型研究的想法。

      “中国的动物实验费用比美国低很多,再加上中国鼓励这些方面的研究,设立很多大项目来支持,因此中国在大动物模型和疾病研究方面都领先世界。”李晓江说。

      其中做大动物模型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赖良学。一说到动物模型猪,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赖博士。

      赖良学先后在原长春兽医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过家兔胚胎细胞分离和转基因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工作,还研究过转基因小鼠。

      1997年,克隆羊多利出生的报道轰动了全世界。1998年,赖良学来到美国密苏里大学做博士后,开始专攻克隆技术和基因打靶技术。

      2001年,他成功培育出敲除了半乳糖基因的克隆猪,首次实现了人类培育基因敲除克隆猪,这一成果发表在2002年《科学》杂志,引发了全世界的轰动。这次成功,让赖良学专心做起了“猪老板”,专注于培育基因编辑猪。

      2007年,他下定决心回到国内进行转基因克隆猪的研究。“我在密苏里大学做的成果,都是美国人的,我也想为中国做一点东西,做出来的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赖良学说。

      当时,全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刚回来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连猪场都没有,赖良学就跟有猪场的单位合作,慢慢地开展起来了研究。2008年,他就培育出了世界首例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

      “我是做猪的。”这是赖良学做自我介绍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如今,他的养猪场已经有50多种不同的基因修饰猪,让中国的动物模型猪在国际上做出了地位。

      中国的动物模型猪在世界上有了代表性成果

      2008年,寻找制作亨廷顿舞蹈症大动物模型的李晓江与赖良学“一拍即合”。2010年,他们就合作培育出了世界首例转基因的亨廷顿舞蹈猪。

      与转基因亨廷顿病猴一样,转基因病猪仍然很快死亡,无法传代。但团队并未就此放弃。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出现后,2013年开始,李晓江、李世华与赖良学团队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培育基因敲入猪。

      经过4年努力,成功了!他们培育出了世界首例带有亨廷顿突变基因的新生猪,能稳定地将致病亨廷顿基因传给下一代。赖良学兴奋地说,中国的动物模型猪在世界上有了代表性的成果!

      这一成果证明了相比小鼠,大动物模型更能模拟人的典型病理变化,对全世界的研究者都是重大的启发。有了可稳定遗传性状亨廷顿猪,就可以廉价地获得很多大动物模型,用来筛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

      “这是我们几十年工作最大的成果。”李世华激动地说。

      2017年初,李晓江加入了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世华也随着过来成为客座教授。在紧靠着广州市中山大道的暨南大学第二理工楼,李晓江和李世华带记者参观了自己的实验室。“你看看我们的实验室,条件多好,比在美国的实验室条件好多了!”

      在这个实验室,他们将通过对亨廷顿舞蹈猪的研究,更具体地分析研究亨廷顿舞蹈症的病理变化和表型发展过程,以期找到真正治病的有效方法。

      至于赖良学,他说自己接下来仍然会专心致志“做猪”,不光是要发文章,还要用起来,实现产业化。“如果应用我们的亨廷顿舞蹈猪,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药物,那可就了不得了,那才是真正的国际认可。”

    原文载于《南方日报》A03版时局 链接

     


    附件下载:

    上一篇:【南方都市报】广东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获奖者:希望更多国家科研人才来中国工作
    下一篇:【羊城晚报】深耕“猪”领域的科学家赖良学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